設(shè)立靈山庵的小山,古稱橫山,又以形狀如魚,被人稱作“上水金魚”。傳說胡宗憲少年時曾在這里修文練武。后來,又有人說,山形如魚,宜佛不宜武,于是辟作尼庵,供奉如來、觀音。曾吸引了徽州六縣及淳安等周邊縣信男善女前來朝拜。 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晨鐘幕鼓的庵堂,站在庵堂前,放眼望去,朝西的山門與國保單位胡氏宗祠隔河相望,遙遙相對,寓意著胡氏家族希望族人能夠在佛的庇佑下家族興旺吉祥的美好心愿。 門前有兩棵龍川村的風(fēng)水樹,站在這可以看見整個龍川村的全景。并且這是龍川村的園林水口,呈“S”形,呈兩水夾金之勢。在徽州,幾乎所有的古老村莊入口處,都留下了柔自然山水風(fēng)光與人工組景于一體的秀美景色。這就是徽州村落中有門戶與靈魂之譽的水口。被譽為“中國鄉(xiāng)村最古老的公共花園”。
傳說胡宗憲少年時需在龍山寺廟和這里修文練武。后來,又有人說,山形如魚,宜佛不宜武,于是辟作尼庵,供奉如來、觀音。在龍川村對河,古稱橫山,又以形狀如魚,被一些風(fēng)水先生稱作“上水金魚”,但賴文正對此加以否定,胡氏便沒有加以治理。元代在此設(shè)“坑口務(wù)”征收造紙等賦稅于是又有了“山官寨”的俗稱,傳說胡宗憲少年時曾在此修文練武。
抗倭紀念館(即少保府)真實記載了明代抗倭統(tǒng)帥胡宗憲最早把釣魚島標注在中國海防圖上的抗倭功勛。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存的“澄心堂紙”即“龍須紙”制作技藝再現(xiàn)的“龍川澄心堂紙坊”,已是海內(nèi)絕版。鄉(xiāng)賢祠集中反映了“進士村”龍川自晉代以后的杰出人文。位于徽商胡炳衡宅旁邊的徽商紀念館,則濃縮了績溪縣的徽商歷史,尤其是龍川胡氏徽商的歷史。山間岱靈山庵掩映于叢林之中,鐘聲悠揚,梵音緲緲。
后來,又有人說,山形如魚,宜佛不宜武,于是辟作尼庵,供奉如來、觀音。據(jù)說菩薩很靈驗,曾吸引了徽州六縣及淳安等周邊縣信男善女前來朝拜。各位如有興趣,不妨前去一游。